第三百四十二章 多主線並進的模式
重生娛樂之王 by 傅嘯塵
2021-12-26 19:47
不過事實證明,好本子是有的,但是可能十幾本裏都不會有壹本,甚至倒黴的時候,壹百本本子都遇不到壹個本子,這點讓張毅城很無奈,而且張毅城要管的事情太多了,遠遠不只是這麽壹點點的,所以張毅城只能放棄了親自當伯樂的想法了,他壹個人而已,他不是神,所以他沒辦法兼任那麽多,所以他能做的就相當的有限。
而且他還是比較相信威廉的眼光的,既然威廉說是好本子,那麽壹般也差不到哪裏去才是。
張毅成問道:“是什麽樣的本子,連妳都說好!”
要知道,之前,就是威廉最為嚴格不過了,所以現在張毅成很是好奇。
“怎麽說呢!美國那邊的《六人行》這部電視劇妳看過沒?”威廉問道。
說起《六人行》這部電視劇,或許很多不喜歡看美劇的人並不會很熟悉,甚至是相當的陌生,但是如果是喜歡看美劇的人就會知道《六人行》這部美劇的另外壹個名字,那就是《老友記》。
說到《老友記》的大名,即便是平日裏並不怎麽關註美劇的人也應該會知道名字才是。
《老友記》是美國NBC電視臺從1994年開播、連續播出了10年的壹部幽默情景喜劇。全劇共236集,每集大約20分鐘左右。曾在1996年1月28日創下5,300萬的收視記錄,2004年5月6日播出的最後壹集5250萬收視記錄。
《老友記》共獲得了33次艾美獎提名,其中四次為“傑出喜劇獎”;獲得了1996年的電影演員工會獎;被三次提名金球獎的最佳電視劇音樂劇喜劇獎;連續5年獲得全美民選獎的最受歡迎喜劇。
對於喜歡看美劇的人來說,《老友記》絕對是不能錯過的壹個盛宴,對於很多喜歡看美劇的人來說,《老友記》陪伴著他們度過了從孩提道青年,或者從青年到中年的時代,可以說是壹個時代的見證。
《老友記》在全球都擁有非常廣泛的粉絲,起碼都是上億來計算的。
不過這和《老友記》有什麽關系。
“和《老友記》有關?”張毅成問道。
“有壹些關系吧,這個本子我看到了《六人行》的影子,可以說的上是中國的《六人行》而且不僅僅是模仿而已,可以說寫的非常的不錯的,我個人認為,他應該能夠在中國年輕人中獲得極大的成功,從本子上看,很年輕,很時尚,這個是我之前看過的試圖模仿的《六人行》的國內的壹些電視劇所不能比擬的,我認為,要想抓住年輕人的眼光,要麽酷炫,要麽就從他們身邊的細節入手,所以我覺得他們成功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這裏面的感情刻畫的也非常的細膩,可以說完全能感動人的,而不像是國內壹貫的情景喜劇,往往只有搞笑的效果,而忘掉了感情才是能夠最打動人的!”
威廉的高評價立刻就引起了張毅成的興趣,要知道,張毅成根本沒有見過威廉有這麽高的評價過。
“這個本子叫什麽名字啊?”張毅成問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聽說過,或者說,是前世聽說過。
“本子的名字叫《愛情公寓》,故事是圍繞壹幢名叫‘愛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開始的,講敘了公寓內四男三女之間所發生的形形色色搞笑、離奇、浪漫、感人的故事。這裏有壹個很大的亮點,那就是這個本子在敘事上采用創新的多線並進,試圖打破傳統中國情景喜劇單線式模式。
這點我覺得非常好,要知道,現在的國內的影視劇,簡直是還是八十年代的風格,基本上等於沒什麽進步,壹直以來都是壹條主線的路線,那就是圍繞著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前進的!”威廉給張毅成解釋說道。
說起多主線並進,雖然多條線索並進鏡頭表述方式,雖然不再屬於新鮮的東西,但運用的很熟練,卻沒有多少人,而其中最為有名的,被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那就是寧浩了。
在寧浩這些的影片中單線敘事已很少見,更多呈現出的是敘事的繁復,壹開始往往多條線索齊頭並進,各自按自己的邏輯發展,隨後因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或巧合,各條線索之間會出現交叉融匯,隨後可能又各自展開,也可能難解難分地融匯在壹起。如《瘋狂的賽車》中有六方人馬,耿浩壹方,李法拉壹方,兩個殺手壹方,臺灣黑幫壹方,泰國毒梟壹方,警察壹方,六方糾合成四條主要線索,耿浩找李法拉要錢為壹條線,李法拉雇兇殺其妻為壹條線(這條線後來變成其妻雇兇殺李法拉),臺灣黑幫與泰國毒梟為壹條線,警察為壹條線,在股市的發展過程中,各方人不斷的遭遇,就接在壹起,又不時的分開,但是相互之間大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因此發生許多陰差陽錯的故事。
就更別說,讓寧浩壹炮而紅的《瘋狂的石頭》了,讓寧浩壹炮而壹紅的《瘋狂石頭》也是多條線索齊頭並進且環環相扣,懸念重生,笑料百出,故事好看抓人,收納了大量的當代社會流行元素與時尚符號。
《瘋狂的石頭》故事的意義遠非搞笑,荒誕、幽默那麽簡單,要不時下娛樂媒體那麽發達的時代潮下,《瘋狂的石頭》幽默是激不起人民被寵壞的幽默細胞的和滿足挑剔的眼光,人們買帳,就是故事情節與幽默有機的結合在壹起了。
這個是重點,因為《瘋狂的石頭》的故事會讓人忽然有種好真實感覺。故事主人公就是兵與賊的故事,雖然很爛的題材了,但這裏面的兵與賊,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麽強,甚至笨手笨腳的,很符合顯示,做過物業管理的朋友都會知道,許多事情我們已經很小心,盡力了,但事情的結果遠遠不是人們預期的那麽順暢,這在某種程度上調動了大家的同病相憐那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