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道在諸天

新海月1

靈異推理

“給我打起精神來!”
“壹個個軟綿綿的,都沒吃飯啊!”
……
華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章 三清觀

逐道在諸天 by 新海月1

2022-7-17 14:21

  事實證明,聖人的效率還是很高的。等待的時間並不長,十年不到三清聖人就返回了昆侖山。
  本來在外面就收獲了壹肚子火氣沒地方發,回來又遇到了壹片雞毛的昆侖山,沒有當場發怒,那都是三清聖人有涵養。
  聖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看利弊。前因後果再怎麽豐富,也抵不上最後的結果。
  沒有眾人預想之中追責,甚至連壹句斥責都沒有,有的只是三清聖人的壹聲嘆息。
  “昆侖山雖好,終歸還是承載不了三尊聖人。大兄、二兄,前些年我在東海發現壹座道場,現在我就帶著截教弟子過去安身,昆侖山就留給妳們了!”
  感人肺腑的壹幕,看得李牧都快要感動了。誰要是說通天聖人是壹個楞頭青,李牧絕對要上去給他幾巴掌。
  昆侖山可是洪荒之中數壹數二的福地,除了坍塌的天柱不周山之外,何處能夠比得上昆侖?
  如此誘惑,說放棄就放棄,又豈是楞頭青能夠做到的?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從通天聖人的語氣之中,李牧隱隱還讀出了壹絲補償的意味,就仿佛之前幹了什麽虧心事壹般。
  原始天尊正欲開口勸阻,太上聖人就搶先說道:“罷了,我等三兄弟自化形以來,就在昆侖山苦修至今,終歸還是到了分別的時候。
  三弟既然決定前往東海,為兄也就不再勸妳。昆侖山就留給二弟吧,當年我曾在首陽山講過道,幹脆就立道場於首陽山好了!”
  說完,也不給原始天尊挽留的機會,只見太上聖人大手壹揮,包括李牧在內的壹眾人族修士,直接從昆侖山被挪移到了首陽山。
  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妳和我。就是壹眾人族修士的內心真實寫照,還沒有明白怎麽回事,三清聖人就已經分了家。
  相對來說,李牧算是知道比較多得。不過他還是被三清聖人的騷操作,搞得有些懵逼。
  這和神話傳說中差距太大了。說好的三清因為門下弟子爆發沖突,招致三人分道揚鑣、自立門戶,現實卻是三人和平分手。
  現在這波操作下來,三清聖人的關系不僅沒有因為分家而對立,反而因為距離變得更加和睦。
  不管是通天聖人的操作,還是太上聖人的表演,都堪稱是完美。
  原始天尊雖然沒有做什麽,甚至還有可能背負逼走兄弟的罵名,但他得到了最大的實惠——昆侖山。
  就好像三兄弟分家產,老大和老三帶著各自的產業離開,老二憑白獲得了壹棟豪宅,怎麽看都是血賺。
  當然,太上和通天也不虧。通天聖人招募的小弟最多,甭管在什麽地方都能夠打開局面。
  太上聖人門人弟子雖少,但是帶走了人族眾修士,在往後的傳教之中占據了先手優勢。
  至於昆侖山,現在確實是歸了原始天尊,但原本屬於太上和通天的居住區域,依舊不會發生變化。就好像分了家,還留下了原來的房間。
  誰讓闡教最重規矩呢?
  原始天尊的大道,決定了他是守序陣營的領頭羊,幹不出吃抹幹凈的事兒。
  師父如此,當徒弟的更不用說了。只要腦子正常,就不會打太清宮、上清宮的註意。
  哪怕是靈氣再怎麽豐富,裏面種植了再多的靈根,他們都不會去動。
  既來之,則安之。
  在昆侖山是小雜魚,到了首陽山也不例外。什麽樣的修為幹什麽樣的事,李牧可不準備逾越。
  閉關、論道,偶爾還可以聽壹聽太上聖人講道。不得不承認,跟著無為聖人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他啥也不管。
  給徒弟講道的時候,大家也可以跟著旁聽。機緣都給了出來,最後能不能有所收獲,那就是各人自己的事情。
  當然,這是聖人的底氣體現。認為自家徒弟天賦過人,即便是在壹起聽道,也能夠從眾多人族修士之中脫穎而出。
  若是有聖人大教氣運加身,自家徒弟尚且不能超過普通人族修士,那就真的是他眼瞎。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牧親眼目睹了玄都的開掛歷程。大家壹起聽著道,就數玄都的修為蹦的最快,完全是蹭蹭往上冒。
  考慮到他是太上聖人唯壹的徒弟,本身的資質也是超群,有此等實力也不算過分。
  李牧在吐槽別人開掛,可是在外界眼中,他何嘗又不是在開掛呢?
  初入昆侖山的時候是天仙,待三清聖人講道完畢,修為就上升到了玄仙。
  到了首陽山也沒有停下來,無數年的苦修之後,李牧終歸還是後來居上,趕在壹眾人族修士之前突破金仙。
  要知道這裏面有很多人,老早就成為了玄仙,距離金仙只有壹步之遙,卻被卡了無數年。
  在巫妖時代,金仙自然不算什麽,可現在不是進入到了人族時代麽?
  縱觀整個人族,能夠突破金仙的那也是鳳毛麟角。要麽有大功德加身,要麽遇上了大機緣。
  某種意義上來說,李牧也算是遇到了大機緣。聖人講道妥妥的大機緣,拿出去絕對能夠羨慕死無數人。
  可壹起遇上大機緣的眾人族修士,卻沒有此等收獲。很多人甚至懷疑,表現出眾的李牧會被太上聖人收入門墻。
  事實證明,這純粹是想多了。對聖人來說,區區壹個金仙完全不值得壹提。尤其是無為之道造詣很深的太上聖人,想要他親自出面招攬,估摸著到了準聖還差不多。
  對這種變化,李牧也非常的無奈。自始至終,他都沒有認真修煉過仙道,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法則參悟上。
  不知道洪荒世界的天地法則是怎麽回事,每當他在法則上有所領悟,仙道修為也跟著蹭蹭往上冒。
  隱藏修為是不可能的,李牧可不想考驗太上聖人的眼力。萬壹被識破了,豈不是顯得自己有問題?
  修為提升快也要看和誰比,相比只差臨門壹腳,即可邁入大羅之境的玄都,李牧這點兒修為就不夠看了。
  畢竟,修煉越往上越難。到後期向前邁進壹小步的難度,都超過前期經歷的總和。
  當然,這是李牧刻意壓制的結果。畢竟是開掛的人,若是全力修煉仙道,不去死磕法則之道,他的修煉速度絕對不會比玄都慢。
  只是這沒有意義,從壹開始李牧就走的是法則之路,大道早就明了。
  沒有選定壹條法則死磕,那是因為他成為了大荒世界的天帝,獲得的福利並不比合道者差多少。
  如果李牧願意,隨時都可以在大荒世界合道。只不過那樣壹來,他也就被綁定在了大荒世界。
  若是洪荒這樣的世界,沒準李牧還要考慮壹下,但是大荒世界那樣的中千世界,那就不用想了。
  在內心深處,李牧總有壹個感覺:這方洪荒世界之中的境界有問題。
  尤其是大羅之境,實在是太過不正常。按照他的推測大羅者乃壹切空間永恒逍遙者,金意為不朽,即壹切時空永恒逍遙的不朽不滅的仙人。
  可是看看剛剛過去的巫妖大戰就知道,大羅之境的妖神、大巫,完全是下餃子壹般的死去,何來壹絲的不朽?
  不光大羅金仙無法不朽,就連上面的準聖,也是壹打壹打的死。感情強者就像不值錢壹般,批量式的被埋葬。
  推測歸推測,反正這些都不是他現在能夠涉獵到的。從現有的資料分析,也就洪荒六聖有壹絲大羅的特性。
  聖人究竟是不是大羅,尚且是壹個未知數。終歸還是修為太低,對這方世界了解的太少。
  搞不好這方世界就是某個強者的惡作劇,在暗地裏策劃搗鼓出來的。反正按照大羅不朽的推測,開天辟地的盤古大概率還活著。
  然而,洪荒之中卻看不到壹絲盤古的影子。甭管十二祖巫,還是盤古三清,都不能算真正的盤古。
  既然精血和元神都能夠化形,那麽最重要的真靈,沒道理會消散。
  盤古又不是鐵憨憨,犯不著為了開辟世界賠上性命。即便是證道失敗,那樣的強者也會提前準備保命手段。
  這些問題,李牧能夠想到,洪荒世界之中的強者同樣能夠想到。或許盤古三清變成玄門三清,就有這方面的因素。
  洪荒水深沒有關系,潛水之中養不出蛟龍。作為壹代茍帝,李牧是壹點兒也不慌。
  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首陽山的鐘聲再次響起,同壹眾人族修士壹樣,李牧迅速出現在了場上。
  不同於之前的邊緣人,現在他在人族修士之中也是赫赫有名。即便是什麽也沒做,那也成為了中心人物。
  世界就是這麽的現實,哪怕是在人心純樸的時代,崇拜強者也是壹種本能。
  太上聖人入場,眾人瞬間安靜下來。即便是招呼打到壹半,也要停下來以示尊重。
  “今日招爾等過來,乃是因為人族大興之勢已經確定。接下來當有三皇五帝治世,爾等在吾坐下聽道日久,現在是時候回歸為人族大興貢獻壹份力量。
  我等緣分已盡,聽完這次講道,爾等就回歸人族吧!”
  說完也不管眾人是否接受,太上聖人自顧講起大道來。誰都知道太上聖人講道最是魔幻,從來都是想講啥就講啥。
  上到聖人大道,下到修行練氣的基礎之道,這位都不介意穿插在壹起。壹不留神就會錯過很多東西。
  最後壹次聽道機緣,誰也不願意放棄,心中再多的想法也只能暫時壓下。李牧也沒有例外,正在拼命的領悟。
  不得不承認聖人門下就是好,聖人講道就如同是壹個掛,比自己獨自摸索快了不只十倍。
  如果說進入昆侖之時,李牧的法則領悟是壹滴水,現在起碼是壹方池塘。
  同洪荒世界浩瀚的法則海洋相比,固然是不值得壹提,但這個進步卻是非常的驚人。
  看著前方摸到大羅門檻的玄都,李牧是壹點兒也不羨慕。真要是打了起來,誰勝誰負尚且是壹個未知數。
  封神大戰就是最好的例子,壹眾闡教金仙時常被截教外門弟子搞得灰頭土臉,就是壹味追逐境界的後遺癥。
  當然,戰鬥力不足還只是小問題,關鍵在於超脫之時,沒有足夠的力量可跨不過去。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聖人弟子的壹個福利,前期修煉有聖人庇護,戰鬥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後期進行彌補。
  理論上來說,境界越高領悟法則就越容易。這種修行模式有沒有問題,李牧也說不清楚。
  反正洪荒六聖最初都是休習法則的,壹直都是同輩之中的至強者,拜鴻鈞為師之後才有了現在的玄門修煉模式。
  對比上古時代的仙神,聖人弟子更像是水貨。不過這種修行模式,貌似符合天道的利益。
  修行者前期心性不足,難以駕馭住力量,很容易出現問題、滋生量劫。
  不如前期不休法則,只專研提升境界,待境界提高到壹定地步,擁有駕馭力量的能耐之後,再去修習法則。
  作為天道任命的管理員,聖人這麽教授弟子完全沒有毛病。搞不好這才是眾聖立教,教化眾生的本質。
  那麽後面截教遭劫也就不奇怪了。本來門人弟子就良莠不濟、沾染大量的因果業力,拖累了大教氣運,又恰好站到天道大勢對立面,想不涼涼都難。
  知道的越多就越膽小,李牧變得越發謹慎了起來。他已經決定如非必要,往後只展露和同境界聖人弟子相當的實力。
  越境界戰鬥啥的,那必須是能不來就不來,省得被有心人給惦記上。
  ……
  “百年之期已過,緣分已盡,爾等自去吧!”
  太上聖人的話,將眾人從悟道之中拉了回來。待大家反應過來,哪裏還有太上聖人的影子。
  不光聖人走了,就連那位玄都大法師見勢頭不對,為了躲避交際的麻煩,也緊跟著閃人。
  明白聖意已決,眾人不約而同的沖太上聖人講道方向壹拜,感激萬分地說道:“多謝聖人傳道!”
  人心淳樸,甭管太上聖人是為什麽傳道,眾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包括李牧也不例外。
  幾次聽道的收獲,最少替他節省了數百元會的時間,堪稱是悟道保送直通車。
  拿了這麽大的好處,要是還不知道感恩,那和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有什麽區別?
  聖人高高在上,不需要他們這些小修士報答,他們能夠做的也就是傳道了。
  想了想之後,李牧決定往後自己立下的道觀,就叫“三清觀”。
  類似想法的估計不只他壹個,估摸著後世三清觀遍地,也是這個時代傳道帶來的影響。
  要不然光靠幾個聖人弟子努力,截闡兩教可能還有點兒知名度,人教靠玄都去傳道,怕是要直接消失在洪荒之中。
  相互之間交流壹番,就各自踏上了歸家路。洪荒大地廣闊無比,即便是仙人也難以橫渡,此去經年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永別。
  傷感是在所難免的,包括李牧也沒能例外。盡管大都數時間都在閉關,幾百年都難得壹見,那也是壹份沈甸甸的交情。
  幸好,李牧奉行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成千上萬,但是卻全部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地步。
  要不然這種離別時刻,還真不壹定能夠立即適應過來。
  “浮雲道友、水雲道友、寒山道友、青松道友……我等就在此分別吧,待立下道場之日我等再相聚。”
  回到西南之地,李牧直接向幾位同道提出了告別。
  不是他不想拉人報團取暖,實在是自己的秘密太多,不適合和熟人接觸太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因為實力。龍不與蛇居,即便是朋友,隨著實力的差距不斷拉大,大家的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李牧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維系這種關系,保持壹定距離不讓友誼變質,對大家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