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

520農民

都市生活

“啪啪啪……”
夜色深沈,小區靜謐。
壹棟老破舊的六層住宅樓,唯獨六樓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九十五章 芯片制造彎道超車的希望

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 by 520農民

2023-11-19 14:56

  沐陽答應張瀾,不會立刻行動再去上飛公司,得先讓他給上飛的人做做思想工作,先通氣壹番。
  兩方還有壹些細節要真正談的,比如說沐陽幫助上飛解決技術問題,其中產生的技術專利歸屬如何算,專利利益如何算,不可能白白做事,哪怕是為GUO家做貢獻,星海集團也不想收錢。
  比如說,星海集團和沐陽不利用上飛公司的技術和條件搞出飛機發動機,那肯定是沐陽自己的東西,跟上飛沒有壹毛錢關系。
  但如果利用上飛公司研究出來的新東西,兩方公司應該可以無償利用專利,至於專利授權出去產生的利益,雙方各占多少比例,就得看各方各自的貢獻比例。
  上飛公司規模也不小,註冊資金五百億元,目前員工接近壹萬人,從這可看出來,造大飛機太費錢了。
  其實公司規模相對星海集團來說不算什麽,主要是上飛的背景及代表的意義。
  這也是沐陽願意幫忙的原因,他也樂意在不損害自己利益情況下,為國家貢獻壹份子,看到國內民航大飛機飛向世界。
  所以,該爭取的利益還是要爭取。
  他也沒打算去研制生產民航大飛機,興趣不大,不會利用上飛公司的技術生產制造民航飛機。
  他知道民航大飛機的未來發展軌跡,航空發動機依然被老外拿捏,知道這件事的沐陽就感覺特別不爽。
  沐陽把航空發動機列入星海集團的研發計劃,暫時不會向外界透露,包括上飛公司。
  上飛公司與CFM簽訂的合作協議,最終肯定會作廢。
  漂亮國很奸詐,明明知道人家簽訂了合作協議,剛開始不限制,等上飛公司首飛過後,準備上市銷售了,然後再搞上飛公司,想讓華國民航發展功虧壹簣,這麽壹搞,上飛公司的誌氣壹下子就沒了。
  如此,沐陽也偷偷在研發航空發動機,等上飛公司被限制了,自己的航空發動機再登場,這樣才適合,也能讓漂亮國措手不及,到那時候,制/裁就是壹個笑話。
  對上飛公司來說,星海集團雪中送炭可比現在說明要研發發動機好多了,可信度太差了,就像星海集團要搞芯片壹樣,外界都不看好。
  而且,星海集團公布研發發動機,肯定受到漂亮國的各種限制,說不定直接會制裁星海集團。
  實際上,目前也處於壹個比較尷尬的狀態,悍馬EV大賣,給漂亮國當地提供了就業,爭了面子,說悍馬是漂亮國的也對,說是華國的也對。
  如果制裁星海集團,就是打自己臉,而且星海集團賣的產品,很多是漂亮國沒有的,現在制/裁星海集團,開什麽玩笑,那其實就是制/裁自己。
  所以說,星海集團鉆了很多漏洞,讓他們打也沒地點打。
  只是說,他們也不願意看到星海集團發展起來。
  如果星海集團真的去搞晶圓和芯片,肯定要制/裁,但只限於這壹方面,不會全面制/裁星海集團。
  他們最想做的事就是把沐陽綁在漂亮國,可不知道為什麽,沐陽這個人,好像看透了什麽,就是不出國,多次邀請來漂亮國做學術,人家說沒空。
  頒獎吧,人家就讓人代替,可沒說沒空。
  親自領獎?
  不好意思,這個獎不要了。
  反正就是,沐陽好處撈盡,讓別人白折騰壹場。
  張瀾離開後,沐陽又轉入三維畫圖軟件的工作。
  過段時間,他準備開始主持晶圓項目的工作。
  去年就開始計劃,公司陸陸續續社招了這方面的人才,再加上進公司工作壹兩年的碩士博士生,是時候真正開展工作了。
  現在沐陽還沒有開始購買晶圓制造和芯片制造的技術,只是先把人員框架搭建起來。
  晶圓制造沒有芯片制造那麽復雜,只有芯片制造才會使用到光刻機和蝕刻設備,而晶圓制造並不需要,完全是兩碼事。
  從2007年後,12英寸的晶圓是主流標準尺寸,即直徑約304.8毫米,指的是英制,不是米制壹寸=3.33厘米。
  在2013年,主流晶圓尺寸還是12英寸,二流就是8英寸,也有開始研發18英寸,不過,哪怕到了2022年,沐陽也沒聽說18英寸投產,主要還是晶圓的良品率低問題。
  當然,晶圓直徑越大越好,也是越難做,對設備要求更高。
  我們常聽說芯片工藝28nm,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為28nm,肯定是越小肯定越好。
  8寸晶圓的極限基本就是90nm,而我們所了解的28nm,14nm,7nm芯片工藝只能在12英寸晶圓上面做,這也是為什麽強調要生產12英寸晶圓。
  華國晶圓生產龍頭代表是仲芯國際,2000年成立,在2009年時,壹共有三家生產12英寸晶圓的工廠,只是說良品率比不上國際巨頭,芯片制造工藝水平方面,在2010年年底時已經實現65nm量產,目前,還沒實現28nm量產。
  沐陽了解到的國內晶圓和芯片工藝技術水平情況暫時是這樣,這是他讓公司相關部門去調查收集到的資料,他要先了解國內外情況。
  星海集團要搞晶圓生產,肯定是從12英寸晶圓開始,芯片工藝從28nm開始,否則就沒有進入這個行業的必要。
  在後世,沐陽也了解過,芯片制造並不壹定采用光刻機和蝕刻設備,比如電子束光刻技術,精度上完爆了EUV光刻技術,只是在2022年那會剛突破,沒法批量生產。
  沐陽也查了壹下,的確有電子束光刻技術,同樣沒法實現批量生產問題,但可以實驗室生產,用於量子計算機。
  如果他打算商業化的話,目前還是得走光刻機這條線,等時機壹到,可以采用電子束光刻技術,直接彎道超車,還用什麽狗屁光刻機。
  這個時機,也許就是7級閱讀系統。
  但就算可以使用電子束光刻技術生產10nm線寬以下工藝芯片,但商用市場上還並不用這麽尖端。
  沐陽的預期是,哪怕精度低壹些也可以,只要能量產,成本能降下來就可以了,不用去搞什麽狗屁光刻機了。
  現在光刻機這條線的技術專利估計都被申請通了,就算星海集團能做出光刻機之類設備又怎麽樣,如果不能繞過對方的專利覆蓋,如果對方不授權,他是沒法使用自己研發的光刻機生產。
  除非,星海集團能夠繞開對方光刻機的專利覆蓋,這條路,太難走了。
  指望對方授權專利,那不可能的,沐陽心裏莫名其妙就有壹股憋屈感。
  所以說,現在沐陽指望7級閱讀系統了。
  離計劃升級7級閱讀系統,估計就能在年底實現。
  目前也不急,先搞出晶圓再說。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