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

520農民

都市生活

“啪啪啪……”
夜色深沈,小區靜謐。
壹棟老破舊的六層住宅樓,唯獨六樓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壹十五章 SS001啟航

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 by 520農民

2023-11-19 14:56

  沐陽回到辦公室,舒服地靠在意式輕奢磨砂真皮沙發上,給自己倒壹杯熱茶。
  他不太喜歡中式那種實木沙發,特別到了冬天,如果沒有坐墊,坐上去屁股感覺太涼爽了。
  不差錢了,買家個不用考慮維護保養問題,自己用得舒服就好。
  作為董事長,在自己辦公室,可以脫下自己的皮鞋,然後換上拖鞋,像在家裏壹樣居家辦公。
  若是在別人的公司打工,誰敢這麽幹,不說脫了鞋子熏臭同事,或者就算當上領導,擁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也怕老板看見。
  坐悶了,沐陽餵下他辦公室的那幾條大龍魚,給室內的植物澆水,或者坐在寬大落地窗前的沙發上繼續喝茶,欣賞H城城市風光。
  坐在98層的辦公室辦公,看到的風景就是不壹樣。
  每壹次楊海出差回來,就喜歡呆呆地坐在窗邊欣賞風景,他說“太安逸了也不是好事,人都不想動了,歇壹天後,我又要出去了”。
  壹層樓面積將近三千平方米,98層樓目前就幾個高層和幾個秘書使用,太空曠了。
  上午九點鐘時。
  沐陽走進對面的秘書辦公室,看到蔡小坤、羅誌澤、陳佳佳及新來的秘書楊米正在忙碌。
  這幾人聽到熟悉的腳步聲,就知道董事長進來了,趕緊擡頭看他。
  “小蔡,通知壹下周晨周總和汪海汪總,還有戰略部的專家,半小時後到我辦公室開個會。”
  “好的,董事長。”蔡小坤壹臉笑意,立馬拿起座機撥打電話通知。
  沐陽通知完之後,就回自己辦公室瀏覽壹下公關部門推送的新聞。
  公關部門每天會推送壹些關於星海集團及他個人相關的新聞,依次排好重點讓他閱讀。
  沐陽的時間寶貴,他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把大量時間花在刷鬥音看小姐姐跳舞或者瀏覽門戶網站上,這個收集並篩選信息的任務就交給公關部門,他們壹直關註公司和沐陽本人的新聞。
  有壹個報道,引起沐陽的好奇。
  在昨天,與沐陽打賭的通用汽車公司副總裁內森執行了賭約,在當地電視臺上表演了吃壹粒老鼠翔,至於這個是不是真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說不定就是壹丁點巧克力。
  當初賭約時也沒說內森輸了要吃多少量,對沐陽來說,這根本不重要,內森只是被利用而已。
  這個內森的賭約,沐陽已經懶得關註了,若不是公關部門推送,他都快忘記了這件事了。
  月初的時候,漂亮國悍馬公司總裁約翰給他匯報工作情況。
  海外悍馬EV第壹批五萬輛已經交付完成,開始第二批的新車交付。
  同時,國產悍馬EV新車已經交付了兩個多月,目前產能比較順利,計劃在國慶時候啟動國產悍馬EV的第二輪預售。
  在出小壹號悍馬EV之前,沐陽都不必再花精力放在汽車和新能源電池上了,新能源電池當然還有深挖之處,比如往能量密度更大,或者研究新的電池。
  這些事情,沐陽都可以暫時放下,先讓員工慢慢消化當前的技術,優化。
  時間悄悄而過,很快就到早上九半點。
  參會人員已到齊,在董事長辦公室的壹張長方桌前圍坐下來。
  戰略部門壹共六名專家,他們是多領域的專家,都做過銷售,熟悉市場情況,年齡在45-60歲之間,加入星海集團後,專門負責收集前沿科技的發展情況,不需要深入研究某個技術,但需要清楚這個行業的市場規模,成本和利潤情況,還有競爭對手的情況。
  如果需要深入調查,就需要出差實地考察,比如準備在某個城市新建廠,就需要知道當地政府政策和柿領導人員情況,降低投資風險。
  每壹名專家,都有壹個團隊為他們服務。
  總得來說,這六名專家,就是負責收集整理與公司發展有關所需的經濟信息資料政策法,研究行業動態,全面主持星海集團戰略發展工作,研究制定實施發展戰略與規劃。
  沐陽跟大家述說他的想法,不賣設備只做金屬3D增材加工,讓大家提下意見。
  他覺得搞金屬3D增材加工的生意可以,但還需要咨詢壹下戰略部門專家的意見,讓他們去調查實際情況,收集資料。
  沐陽作為董事長,明白老總雖然有“皇帝”權,但是不要妄自做“皇帝”,就算他明白全球未來發展大勢,但隨著他的影響,已經產生蝴蝶效應,有些事情,可能已經不再按照歷史發展了。
  獨裁,那也是企業不健康發展的信號。
  “董事長,按照妳所說的代加工定價,同行真的,哈哈,多半活不久了。”周晨眼裏閃爍著,對董事長壹萬個佩服。
  他還以為,金屬3D增材設備做出來,董事長想高價賣設備呢,國際同行賣百來萬美刀,以星海集團的設備先進性,賣幾百萬美刀不過分。
  但是,幾百萬美刀壹臺的設備,運行成本非常昂貴,壹般制造業廠家需求量不大,用不著上這類設備。
  比如就做壹些模具,壹年在模具上的支出可能只有幾十萬元,那不可能為了制造模具花上百萬美刀買壹臺金屬打印設備。
  除非,董事長願意把金屬3D打印設備定價只有幾十萬元壹套。
  這是不可能的事!
  壹名專家說:“周總,影響是有的,但我覺得,還沒影響到能讓對方迅速倒閉,畢竟我們不賣設備,不與他們直接競爭。
  我們的設備未必能夠滲透進去,就算我們搶走對方的訂單,讓對方發展更難,沒有利潤可圖。
  那些目前在研究金屬3D增材設備的企業或研究機構,有些看不到希望後,可能會放棄繼續投入,但有些企業或研究機構,還是會繼續搞下去,想辦法仿造我們的設備,拿來君用也是可以的。”
  這名六十歲的專家叫項巖,他是公司的機械行業戰略專家,原來是機械工業協會的副會長,有兩家大型機械企業擔任過技術副總,銷售副總,在機械行業領域具備壹定影響力,可以利用自身影響力獲取信息,比較了解機械行業的政策導向,也了解機械行業痛點和行業技術趨勢。
  沐陽聽完項巖的話,感覺自己開始想得比較樂觀。
  如果星海集團進入金屬3D增材加工行業,同行的加工訂單會受到嚴重影響,但不會想象得那麽快倒閉,說不定看到金屬3D增材的巨大市場,會進入更多的投資機構。
  星海集團的金屬3D增材核心技術就是槍頭、送粉系統、數控系統和AD畫圖軟件的3D切片功能。
  同行想達到甚至超越星海集團的技術,在幾年內都不太可能,但受到星海集團金屬3D增材設備的啟發,也會不斷地縮短與星海集團的距離。
  隨著增材制造產品批量化帶來的產業鏈成熟化、成本降低和制造模式轉變,下遊客戶群體將會不斷擴大。
  特別是沐陽打算把加工價格定得如此低,價格僅有國際同行的1/10到1/5,質量更佳,效率要快10倍,不僅僅計劃采用金屬3D增材的客戶,原打算采用傳統制造的客戶也會轉變采用金屬3D增材工藝。
  星海集團可以在沿海壹帶和中西部城市建立金屬3D增材工廠,減少物流成本,縮短物流時間。
  針對國際客戶,海外客戶只需要把三維圖發給星海集團,星海集團報價,雙方簽合同,付款,星海集團加工好後發貨。
  其中有壹些不好操作,比如訂單量不多,可能只有壹兩千美刀,星海集團不可能派出人員到現場服務。
  不過,這壹切商務問題都好解決。
  “現在國內有做金屬3D增材加工的吧?”沐陽問道。
  項巖說道:“董事長,國內也有幾家專註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如鉑特力……”
  鉑特力?
  沐陽聽到這個公司,感覺有些印象,這家公司在2019年上市,在國內,可以說是金屬打印大廠,就是金屬打印代工廠。
  這家公司的金屬打印設備可不少,在2022年,擁有240臺打印設備,號稱全國最大的金屬3D打印工廠。
  在2022年年營收達到10億元,總市值達到200億元。
  平均每臺年產值可以達到500萬元,以星海集團的設備,效率更快,所以說,他之前估算的每臺金屬3D增材年產值達到壹千萬美刀並不誇張。
  這壹類設備占地面積並不大,小則兩三個平方米,大則二三十個平方米。
  還是以中小型尺寸為主,像長寬高大於1米的零部件加工並不多。
  沐陽壹番思索之後,計劃先投入幾十臺金屬3D增材設備開始接訂單試加工。
  周晨建議道:“我們技術上不是什麽問題,這方面的投資並不大,幾十臺設備,占地面積並不大,可以先放在精密加工車間。”
  沐陽拿起筆在紙上大概估算了壹下,終下決定:“可以,沒問題,戰略部門核算壹下這方面的投資,調研壹下市場,大概需要多少臺。以我們的設備先進性,幾十臺的產能就非常大了。”
  沐陽下決定大方向發展,安排總體工作後,這個會議就結束了,接下來的工作就由公司其他部門去執行。
  金屬3D增材加工歸為激光科技公司負責,發展到數十上百億的規模,會另外成立壹個子公司。
  會議完之後,沐陽讓項巖留下來。
  壹老壹年輕在茶桌相對而坐,沐陽對這些老專家很尊敬,問道:“項工,妳對機械外骨骼了解得怎麽樣?”
  “有壹些了解吧,之前董事長您提了壹下,我專門收集了相關資料,董事長打算進入這個行業嗎?”
  “有這個打算吧,我之前也跟妳們講過,我們未來的大方向之壹是智能機器人,如果連最簡單的機械外骨骼都不能解決,如何解決更加復雜的智能機器人。”沐陽分析說道。
  “的確如此,先摸清機械外骨骼的技術,再進入智能機器人,就容易多了。”
  “嗯,常常聽說的單兵機械外骨骼,是近些年來軍事領域的壹個熱門話題。”
  “是的,目前世界上不少軍事大國已經將機械外骨骼與士兵的防彈衣結合起來,發展出簡單的輕型單兵裝甲。
  有人認為單兵機械外骨骼發展成熟,可以輕松抱起壹些重物,可以提高士兵的越野能力;
  而有的人認為單兵機械外骨骼的發展是未來機器人戰士的雛形,將單兵機械外骨骼和人體仿生大腦結合起來就是機器人戰士。
  其實幾種看法都有理,不過,我個人覺得,尚不成熟。”
  沐陽點點頭,也是機械專家,他是明白這些情況,但他想聽聽別人的意見,暫先不發表個人看法。
  項巖看到董事長擺手,示意他繼續。
  “穿上單兵機械外骨骼的時候,可能在承重力方面會有所改變,雖然能舉起的東西力量範圍還是70-150公斤,但能夠舉東西堅持的時間就夠久了,這是比較原始的機械外骨骼。
  實際上,如果不采用外動力,想多舉起額外的重物,那是不可能的。”
  項巖的話,沐陽是聽明白了。
  如果學過物理的能量守恒定理,就會知道,人類多舉起的幾倍重物,哪裏來的能量?
  又沒有使用杠桿原理。
  “現在各國頂尖實驗室進行得怎麽樣?能收集到信息嗎?說說看。”沐陽好奇問道,信息方面,他的確不太清楚,跟學識沒有關系。
  沐陽不可能花大量時間去收集這些信息,只能靠戰略部門或其他部門員工。
  項巖略壹思索,梳理壹下腦中信息,說:“我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有不少是對方曝光出來的信息。
  在這個領域,各個發達國家均推出了自家的軍用機械外骨骼產品,其中以伯克利機器人和人體工程實驗室的BLEEX項目較為成熟。
  他們是從2000年就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是在漂亮國君方的資助下進行研究。
  在2005年時,進行BLEEX外骨骼的樣機測試。
  在2008年的時候,已經研發出外骨骼EXOHIKER和EXOCLIMER;
  EXOHIKER設備自重14公斤,可負載68公斤,佩戴1磅重的動力電池,以每小時4公裏的負重行軍速度,可以持續70公裏;
  EXOCLIMER自重22公斤,可負載68公斤,電池動力也是壹樣的。
  到了2009年,這家公司已經研發出第三代外骨骼裝備,自重24公斤,負載90公斤,各方面的能力更強壹些。
  民用方面,比如島國的HAL外骨骼,主要應用在殘疾患者醫療康復,年初的時候,這個公司獲得全球首個安全認證的外骨骼機器人。
  但不管如何,君用方面的技術肯定要比民用的強壹些,但君用是不計成本,材料用得最好,而民用就要考慮到制造成本問題。”
  沐陽聽項巖侃侃而談,這個動力電池,並不是說它能夠提供人類負載幾十公斤並行駛幾十公裏的動力,主要還是靠人類提供動力,電池主要支持機構運行。
  “這個市場怎麽樣?”沐陽問道。
  “目前來說,還不成熟,主要還是成本問題制約了發展,君用外骨骼設備,壹套成本太高了;
  而在民用領域,壹套設備售價再怎麽樣便宜,也得數千塊錢吧。
  我說的幾千塊,實際上是非常理想的情況。
  HAL外骨骼康復設備,壹套的月租金要2000美刀,若是其它國家,就要三四千美刀,這根本不是壹般家庭用得起的。
  實際上,HAL外骨骼設備談不上黑科技,主要是比較雞肋,賣得還貴,用的人自然不多,預計年產量不到壹千套。
  董事長,我覺得呀,只有把鋰電池、編碼器、傳感器和芯片價格降下來後,才能普及。
  這個時間點,沒有十年二十年,都很難發展起來。”
  沐陽認為項巖分析得沒錯,哪怕到了2022年時,外骨骼的發展同樣很緩慢,沒有什麽大的突破,這個時候,主要還是炒概念。
  沐陽和項巖聊了許多外骨骼的事,聊完之後,他來到103層的超算中心。
  他打算設計壹款機械外骨骼,不斷地優化,主要還是為了未來的戰衣和智能機器人打基礎。
  實際上,更多的是沐陽個人的玩具。
  目前核心硬件價格太高,就算大批量生產把價格拉下來,也難普及在民用或君用上。
  況且,這類產品他也沒打算打什麽價格戰。
  當下外骨骼的技術,主要利用人體肌肉收縮與機械外骨骼的電腦結合之後,通過動力系統可以在人手準備運動的瞬間預先提供壹個“預備力”,當人需要單手舉起五十公斤,就將機械外骨骼就根據肌肉收縮的量提供五十公斤的力,當需要舉起壹百公斤,機械外骨骼就提供壹百公斤的力。
  這壹種裝備,就是控制系統通過安裝在各部位的傳感器獲得人體各項數據,中央處理器負責各種傳感數據、計算調整機械外骨骼的姿態、動力輸出,從而與穿戴者共同完成壹系列的動作。
  機械機構方面的核心,有精密軸承、精密閥門、驅動器、萬向節等,星海集團已經具備生產精密軸承和萬向節的能力,解決了金屬3D增材技術,再生產制造精密類的閥門和驅動器也不是問題,也可以制造更加復雜的結構件。
  至於其他核心部件,如傳感器、編碼器、伺服電機,都是星海集團的專長。
  軟件系統,沐陽個人可以解決。
  只有芯片這壹塊,只能外購。
  在沐陽的幻想中,具備人腦意識控制機械外骨骼。
  目前計劃研究的外骨骼設備,他稱為“SS01”。
  “SS”代表的是沐陽的個人機密,“01”自然是第壹代。
  假如是“SSS”,那只是能宇宙飛船這壹類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