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壹章 最終估值1800億美刀
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 by 520農民
2023-11-19 14:56
到了8月5號,星海投資公司總裁楊念回H城跟沐陽匯報投資公司工作和海外悍馬公司融資談判工作情況。
融資前期都由楊念和團隊去初步接觸並談判,最終拍板還是得沐陽簽字。
楊念知道沐陽想轉讓海外悍馬公司的意圖,所以她專門尋找願意入股的投資機構,而不是僅僅融資。
海外悍馬公司不缺資金,融資的錢拿來做什麽?
有計劃,比如在其它國家增設悍馬分公司,擴建工廠,在北美城市建設充電樁。
只是說,沐陽不樂意拿自己的錢來幫漂亮國搞基建。
但有些東西,也得做做樣子,少建設壹些,誰叫他賺老外的錢呢。
楊念匯報道:“董事長,幾家評估機構,估價在1600億美刀到1700億美刀,海外悍馬公司的固定資產並不多,前後投資加起來,只有十多億美刀。
如果海外悍馬公司不進入中低端新能源車領域,光悍馬EV型號很難保證壹直賣火。”
“嗯,沒有哪款車型能保證火壹輩子,能火三四年就非常厲害了,車企會不斷優化的,每隔壹兩年,慢則兩三年出新款;
等目前的悍馬EV銷售疲憊後,再出小壹號的悍馬EV。
至於中低端市場,暫時不進,這樣會拉低悍馬這個品牌影響力,老客戶會抗議的。”沐陽覺得,就算出小壹號的悍馬EV,價格依然高昂,普通人依然買不起,只便宜兩三萬美刀。
如果賣得便宜了,對品牌力有影響。
知名奢侈品品牌BALI世家推出壹個酷似垃圾袋的包,也能賣壹萬多塊錢,若是賣個幾百塊錢,不會有粉絲買的。
說得難聽點,有些花了十幾萬美刀買悍馬EV的客戶,不希望與那些只花幾萬美刀的客戶混為壹談,感覺沒面子。
先推出高檔車,再逐漸推出中低端車,消費者覺得這是個高端品牌;
若是順序反過來,消費者覺得這是個低端品牌。
特絲拉就精明多了,先推出壹百多萬的MODEL S,再推出三十萬左右的MODEL 3和MODEL Y,最後再推多二十萬左右的車子。
實際上,論品質,遠遠不如同價位的國產車。
但是,特絲拉打亂消費者的認知。
而國產車喆利、BYD推出三十多萬的車,民眾很難接受,需要較長的時間,口碑運營起來後,這才打翻國民對國產車的認知。
聊完悍馬公司的事,楊念匯報其它投資情況。
目前,投資公司除去新能源公司的股份,資產已經超過了五百億元。
楊念原來持有1.1%的股份,這個股份是她自己花錢的;
今年年後,沐陽獎勵她0.5%股份,激勵她這幾年的努力。
投資公司是楊念全力負責,沐陽完全是甩手掌櫃。
楊念的能力是非常優秀的,而且對自己忠誠,這對沐陽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他不放心把這個公司交付給她管理。
沐陽想起幾年後的事,建議道:“醫藥生物行業,可以投壹些進去,但只是針對基礎壹類,那些不太靠譜的醫藥研究,投進去十年都不壹定見效果。
不過,我們投醫藥也不僅僅為了賺錢,就當砸個水瓢,支持壹下醫藥發展。至於能不能賺錢,就看運氣了。”
沐陽很想說句笑話,賣水的不賺錢,賣水的能成為首富。
現在他這麽說,估計很多人都不相信。
當然,也許人家成為首富,主要財富並不是靠賣水公司,但賣水的確能賺錢。
楊念把沐陽說的話記錄下來,問清楚後確定:“嗯,我們會挑選比較可靠的公司。”
沐陽點頭,對投資公司的事,他不需要多強調什麽。
投資,其實就是投人。
如果說,沐陽表示不重視海外悍馬公司了,任由它發展,那它的估值會打折許多。
楊念深知其中道理,實則沐陽知道她比自己更加清楚,所以他不想多說這方面的道理。
匯報工作之後,楊念又開始忙碌海外悍馬公司上市的事。
先是轉讓股份,同時選擇中介機構,負責上市事務。
星海投資公司不可能負責上市的壹切事務,技術層面和資源上都不行。
中介機構壹般是投行、會計師和審計師、律所。
海外悍馬公司計劃在納絲達克上市,就是選擇外資投行;
會計師和審計師,壹般都會選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即普樺永道、得勤、比馬威、案永。
用楊念的話說,選擇哪壹個中介機構,他們的技術層面差別不大,主要看對面考察的團隊人員,有哪些成功上市經驗,願意投入多少資源和精力在裏面,保證海外悍馬公司成功上市,而且效率快,才是最好的中介機構。
不管上市是否成功,都需要給這些中介機構不少費用,按照復雜程度和工作次數收費,並不是根據悍馬公司估值高就要價高。
當然,驗資高了,按照比例,收費自然會高壹些。
像這次海外悍馬公司上市,要給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費和律師費,都不會少於壹百萬美刀。
最後還要給分銷機構證券公司不少承銷費用,承銷費用壹般在企業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的5%-8%之間,而不是按照公司市值來算。
當然,這個占比不是固定的,得看具體情況。
如果海外悍馬公司這壹次計劃上市融資400億美刀,這個融資額就非常大,承銷費用比例就會非常低,可能只需要1%-1.3%左右,甚至低於1%都很正常。
比如未來兩年後的GUO泰君安上市,首發寡集資金為300億元,發行費用占比1.31%,就是接近四億元的費用。
又比如上機數控上市,首發寡集資金只有10.1億元,發行費用占比達到恐怖的15.97%!
實際到手沒有10.1億元,除去費用,只有8.4億元而已。
為啥費用那麽高?
主要還是這家公司上市難度比較大,大家都不看好它或者說首發價定得很高,分銷難度就大了許多,人家收費自然要高許多。
這個費用,自然不是從沐陽身上掏出來,而是從寡集的資金中抽取。
當然,寡集的資金少了,對公司來說也不利,沐陽本人的利益同樣受到損失。
從8月8號開始,沐陽在星海集團,與各投資機構簽訂海外悍馬公司的轉讓股份協議。
壹句話,他就是不出國,有合作意向,那就請來華國旅遊吧。
海外悍馬公司的估值,也定了下來。
1800億美刀!
這個估值的確比較高,那些想吃壹份蛋糕的投資機構也很無奈,不得不接受這個估值。
在IPO上市之前,沐陽計劃個人轉讓30%股份。
IPO上市公開融資20%,到時候,他的70%股份會稀釋到56%。
也就是說,他可以拿到540億美刀,相當於搞實業搞十年時間。
不,實際上,沐陽還要交納TMD的稅。
如果是國內,那就是屬於意外收入,和中獎壹樣,采取20%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而不是按照那個工資的45%。
而且,漂亮國對於外國公司和本國公司,采取不壹樣的制度,就是不希望資本逃離。
為了避免交納更多的稅,也會采取避稅手段,資本再投入或采購物資。
但該交納的稅還是得交納,漂亮國拿沐陽沒辦法,但有辦法制裁海外悍馬公司。
不管如何,沐陽從中謀取的利益之大,可以說是他這幾年內都達不到的高度,而且還是從漂亮國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