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彌補多年遺憾
美食小當家 by 力禾
2023-11-19 15:54
林師傅沒有第壹時間回答楚雲風,而是微微楞神之後便開始沈思了起來。
楚雲風看這架勢心裏咯噔壹下,這樣看來林師傅估計也是不知道,如果這絕藝真要是失傳了的話確實是壹大損失。
別看泡菜不起眼,真正想要將它做好可沒這麽簡單。
但是這東西壹旦做好了,那將會是壹門可以傳承的手藝,壹點兒也不誇張。
“看來妳關註到的細節比我還多,我都沒有想到這兒去,不過這門手藝似乎已經是失傳了。”
林師傅也是非常惋惜地說到,說完之後搖頭嘆息不已。
楚雲風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有些失望,如果能夠將這泡菜的絕藝學上壹手,對自己的幫助可就太大了。
這泡菜做的小菜不僅能夠作為餐前的開胃小菜,而且還能夠做出許許多多不同的菜式拼盤,能夠豐富自己的宴席菜單。
沒想到讓楚雲風郁悶的是,林師傅忽然話鋒壹轉,神秘壹笑地說道:“雖然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壹個人肯定會知道。”
妳妹啊?!
知道妳不早說,在這裏吊人胃口?
楚雲風知道自己被林師傅“惡搞”了,連忙追問道:“是誰啊?人在哪裏?”
玩笑歸玩笑,林師傅直接說道:“我師弟應該是知道的,等明天他來了我問問他,看看還能不能找到壹些線索。”
“妳師弟?”
楚雲風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泡菜這門手藝的喜愛和追求,臉上露出的神往和歡呼的模樣讓人咋舌。
“行了、行了,別激動了,聽林師傅講講後面的事情,馬上要講完了,認真壹點兒好不好?”
慕晴很想繼續聽這姑姑筵後面的故事,沒想到老是被楚雲風給打岔,推了推他,讓他認真壹點兒。
“呵呵~!知道了,林師傅,妳繼續講。”
楚雲風心裏嘀咕著,哥的世界妳們真的是不懂。
這泡菜的手藝妳們以為這麽簡單嗎?
就算是壹些老師傅泡壇子也經常失手,泡菜壇不是臭了就是“生花”。
要麽就是泡出來太酸、泡菜不脆、香味兒不濃……
真正好吃的泡菜那可是能夠衍生出很多東西來的。
泡椒鳳爪?
泡竹筍?
……
這些都是即食休閑類的菜式。
還有其余很多的泡菜可以用來做壹些經典的菜式。
比如酸蘿蔔老鴨湯(泡蘿蔔)?
魚香肉絲(泡辣椒)?
爛刀牛肉(泡豇豆)?
泡椒雞雜(泡菜集錦)?
……
楚雲風想著想著,嘴角不由得笑著翹了起來,看上去還以為是他聽林師傅的講解而開心呢。
“姑姑筵的菜品,很多確實就是家常味,將壹些家常的菜式做出不壹樣的風味兒,所以才會這麽受人追捧。
比如麻辣牛筋(夫妻肺片的前身)、酸辣魷魚、青筒魚(竹筒之中小火煨魚)、壇子肉、豆瓣鯽魚、泡菜黃辣丁等。
黃敬臨特別擅長納須彌於芥子,用低端食材進行精細加工,在不起眼的地方,讓妳的味覺大吃壹驚。
壇子肉自然不必說了,這道菜明天我會做壹遍,到時候妳就會知道它有多精致了。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青筒魚這道菜,這道菜到了現在已經是成為了絕響,再也看不到了。
雖然這道菜的做法並不復雜,但是現在卻無人敢做,更是沒有人願意去做,不得不說是壹種遺憾啊。
這是壹道取法傣家竹筒燒飯的菜肴,取新嫩的楠竹壹節,壹邊留下節底,將剖洗幹凈、碼味充分的鮮魚和作料放入筒中。
然後再加入鮮湯,封上筒口,然後在杠炭火上旋轉炙烤數小時,鮮竹的清香完全融入鮮魚和鮮湯之中,魚嫩鮮香異,天然風味十足。
現在的餐廳無人去做,想來是為了壹條魚,要花數小時之久,這分細致的工夫,我們日漸浮躁的心,已經難以深入下去。
與高昂價格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姑姑筵的菜品用料卻不甚名貴,除了少數大菜外,其他菜品原料非常普通,制菜方式多半自創。
黃敬臨曾經說過,他反對壹切呆板正式的筵席,承接燕窩魚翅這些正式酒席,都是為做生意不得已而為之。
筵席菜品非常的有特色,主要分為幾個方面:
冷盤!
大菜!
飯菜!
小吃!
甜品!
冷盤都是壹些常見的食材,像泡菜的小菜、脊髓、雞肉、青豆等等。
尤其具有特色的是軟炸扳指這道菜,其實跟魯菜的九轉大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壹個是炸制酥脆的菜式,壹個是炸制之後紅燒的做法,二者風格雖然有壹點兒不同,但是味道都別具壹格。
大菜是姑姑筵席桌的精華,燒蹄筋,火候到家,燒得耙軟如湯汁壹般,纏綿裏帶了些柔韌,不粘牙齒。
紅燒肉圓海參,有點江浙地區的派頭,不過融入黃家的技巧,變得更加油潤醇厚。
奶湯萵筍,切長條用奶湯燒制,熟後的萵筍依然青綠鮮艷,湯汁入口甚是鮮美。
酸辣魷魚的上鏡率也頗高,魷魚片被處理成珊瑚形狀,用老酸菜切細絲烹制成海藻模樣,形美湯鮮,酸辣爽口,下飯醒酒皆可。
大菜中不得不提的幾道菜是“漳茶鴨子”(樟茶鴨)、紅燒牛頭方、青筒魚、肝膏湯這四道菜。”
林師傅話音剛落,楚雲風馬上就問道:“這肝膏湯就是竹蓀肝膏湯吧,也是後來的‘推窗望月’是吧?”
這道菜可是非同凡響,而且到現在楚雲風都還不知道這道菜是誰發明的。
“是的,就是這道菜,現在有人說這道菜是羅國榮發明的,可是已經無法考證了。
因為這道菜不僅榮樂園會做,而且黃敬臨也會做。
羅國榮學廚的時候,先後分別拜王海泉和黃少清為師,這兩位都是川菜大師,而他在1933年的時候經人介紹進入了姑姑筵打工深造。
他可是開創性地完成了兩大川菜流派的融合,將王海泉壹系的大刀闊斧、紅白精髓,與黃敬臨壹系的溫文爾雅、妙手偶得融為壹體。
並且在1959年國慶期間,他還因為主理操辦新中國十周年國宴被周恩總理來贊為“帥才”。
關於他的傳奇還有很多,但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點,雖然這道菜已經無法考證是誰發明的,但是絲毫不影響這道菜的名頭和地位。
可惜的是現在已經失傳很久,無人會做。”
林師傅看到楚雲風有些欲言又止,便繼續說道:“我知道妳想問什麽,其實這些高端的菜式在這幾位大師之間都會相互討論和學習的。
那個時候正好是川菜百花齊放的階段,而且這幾人對於川菜的發展是奠基石壹般的人物。
只有相互印證和討論才能激發靈感,能夠創造出更多、更精致的菜式出來。
而且壹般創造出來的菜式,雖然妳不說,但是只要大師們看上壹眼,基本上也就能夠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真要是進行破解,那還是不難的。
所以妳應該發現了,榮樂園和姑姑筵在壹些高端菜式上面,兩家都會做壹些同樣的菜式。
這些都是私下交流的成果。”
林師傅的壹番話讓楚雲風啞口無言,剛才自己本來想告訴他李老其實會做這道菜的。
可是沒想到被林師傅給誤會了,那好吧,既然誤會了就算了,到時候自己學會這道菜之後希望他不會幽怨吧……
林師傅不知道自己剛才錯過了神往的那道“推窗望月”,還在繼續神采飛揚地講道:“大菜過後的飯菜也是很精彩的。
鹵雞、百葉、粉蒸肉、萵苣炒肉絲外帶青菜圓子湯,四菜壹湯,這些菜式雖然名字比較大眾,但是經過黃式改良,味道非同壹般。
隨席小吃有餃子,米粉,燒麥等,餃子餡兒剁得極為細膩,那個口感是無論用什麽機器都達不到的,米粉也非常柔順。
對姑姑筵的菜品,時人亦有詩雲:“冥追神悟出新意,目笑枚叔誇八珍,鬥大牛頭駭人意,登盤滑膩濡魚唇,脃燔肥鴨透表裏,香非蘭籍由煙熏,幾簫微火爛熊白,潔疑脂玉柔鱉裙,頗兼吳俗芼姜橘,亦師蜀味參芳辛”。
其它的我也就沒什麽好講的了,這姑姑筵後來還開到了重慶,那生意也是非常火爆的。
可惜的是,1941年,重慶遭到日寇軍機的頻繁轟炸,整個城市被毀壞嚴重,而“姑姑筵”被迫停業。
1942年,黃敬臨因為受驚嚇得病,最終不治,終年68歲。”
說到這裏之後,林師傅有些唏噓不已,這樣的壹代宗師式的人物,最後竟然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去世。
不得不說這是壹種遺憾,如果他老人家能夠高壽的話,說不定還能夠創造出壹些更加精美的川菜菜式出來。
這壹番有關川菜秘辛的話題,壹說起來不知不覺地就過了壹個半小時了。
大家這會兒也吃得差不多了,酒也是喝得非常盡興。
下面就該進入真正的主題了。
“我跟楚老弟出去談點兒事,妳們稍等壹會兒。”
在跟楚雲風眼神交流了壹下之後,看到楚雲風點了點頭,林師傅便邀請楚雲風外面說話。
畢竟復原的事情非同小可,這可是涉及到了姑姑筵的頭道大菜,暫時還不能讓猴子知曉。
“妳都烤了半天了,自己也吃點兒吧,我吃好了,不用給我烤了。”
兩人出去之後,慕晴看到猴子辛苦半天了,知道林師傅在這裏他比較拘謹,便提醒他自己也多吃壹點兒。
猴子卻不在意,反而好奇地問道:“姐,楚哥跟我師父在做什麽呢?怎麽感覺他們神神秘秘的啊?”
“我也不知道,要不妳問問妳師父去?”
慕晴不好現在告訴猴子,只能搪塞壹番。
“算了吧,師父不說我哪裏敢問,不說了,我多吃幾串烤串好了,這師父親手調制的醬料就是不壹樣。
對了,妳真的不吃了嗎?”
慕晴笑了笑,拒絕了猴子,然後便拿出手機開始追劇了……
“老哥,這道菜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妳先給小弟透個底。”
兩人進了旁邊的壹個空房間,楚雲風先開口問了起來。
“說起這道菜也是讓人惋惜啊,我師父當年也是跟黃老的後人學的,在我剛學廚的那會兒,師父做這道菜根本就不讓我們看。
我們師兄弟幾個對這道菜那可是心癢癢得不得了,於是就在師父做這道菜的時候偷偷地看。
可是後來被師父給發現了,那懲罰可是厲害了,不僅罰跪打板子不說,最後還罰切菜。
這壹番懲罰下來,手都哆嗦了好幾天。
最後我們也就再也不敢去偷看師父做菜了,後來就面臨著川菜的變遷,這種費時費工的菜式漸漸地被淘汰。
師父後來也沒有做過這道菜,所以直到他去世之後,我們才後悔沒有早壹點兒請他老人家將這些經典菜式給留下來。
不過說這些都晚了,也沒什麽意義。
有壹次我們師兄弟聚會的時候,大家忽然想起當年偷看師父做的這道菜,於是大家便心中火熱了起來,想要將這道菜給復原出來。
於是我們三兄弟開始慢慢地回憶當時師父做菜的步驟,放了哪些香料,每壹個步驟是怎麽處理的?
可是復原的結果很是讓人不滿意,不僅味型達不到要求不說,就連色澤也是很差勁的。
所以從那壹次之後,我們三兄弟就放棄了,這道菜如果無法知道詳細的食材清單以及細致的操作步驟,那絕對是做不好的。
勉強去湊數做出來的菜,最終只會是貽笑大方的。”
林師傅搖了搖頭,重重地嘆了口氣,很是為這樣的名菜失傳而感到無奈和心痛。
楚雲風沈吟了壹下之後問道:“當年妳們嘗過這道菜沒有?吃起來是什麽味道和感受?”
嗯~?
林師傅聽了這話之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嘗過壹次,那是師傅表揚我們學廚用功,過年的時候專門做了壹份給我們吃。
味道和感受嘛,讓我好好回憶壹下……”
林師傅瞇著眼睛,然後皺著眉頭開始回憶了起來。
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回憶起來自然是有些困難,楚雲風也不著急,靜靜地坐在那裏等著。
“該怎麽說呢,我覺得應該是色澤金黃發亮,頭皮肥糯適口,味道濃鮮醇厚,湯汁稠釅。”
林師傅緩緩地將這道菜的體驗說了出來,能在二十多年後說出壹道菜的真實感受,還是很不容易的。
“我明白了,有這道菜的照片沒有,當年的,或者是現在自己做的,我想看看。”
“當年的沒有,不過我這裏有最近這段時間做出來的照片,妳看看。”
林師傅將手機遞了過去,楚雲風壹看到照片之後便皺起了眉頭,發出了壹聲“咦”的聲音。
然後開始搖了搖頭……